
爸媽這兩天來找我,這次連叔嬸也來了。叔嬸自從我離開家鄉,爸媽也搬離後,應該也好幾年沒見了?這次看到我,竟然對我的印象都還停留在我小時候。
年輕時不停“車衣”(縫紉)的嬸嬸,更只是記得我們生活在一塊,我幫她縫起褲腳、裙腳和翻褲頭耳,賺取小零錢的那段歲月。
那個時候,兩個家庭的媽媽都靠著縫紉工作幫補家用,讓從小在布店長大的我日日與布爲伍,對布的味道有說不出的熟悉感。
每次爸媽來,我都少有機會帶他們去走走,這次剛好時間上還可以,而叔叔也想去烏節路看看,於是我們就一堆人搭巴士、乘地鐵(他們也搭乘得不亦樂乎,喜歡這樣的體驗),來到了我平時無事不會選擇來的烏節路。
從家裏到路上,兩家人言談甚歡,看來也是有段時間沒聚在一塊了。“原來義安城在這裡”“啊,這就是平常節目裏看到的...”幾十年前看過的烏節路影像早已經模糊,但是因爲新加坡電視臺南馬人一帶都有在收看,因此對於新加坡的許多地方、名詞大半不陌生,來了正好把名稱及實際的東西配對起來。
爸爸叔叔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題,媽媽嬸嬸呢,腳力就不甚好,或許與年輕時從事縫紉工作有關?


看著這些相片,或許爸媽叔嬸從來不會想過有這樣的畫面吧。
幾十年前我們都還小的時候,誰能料到日後小孩們會各奔東西,然後爸爸與小他十嵗的叔叔會結束共同經營了幾十年的布店生意?
爸爸竟然還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同生活在一起的兄弟姐妹們,然後在退休的清閒日子裏,用一起到“外國”來探親的因緣與弟弟相聚?
誰又能預料未來呢?我不禁聯想,是否日後會與也是小自己十嵗的弟弟,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讓我們年輕的下一代用另外一種方式記錄我們的相聚?
1 comment:
人到中年,果然想的比较多。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