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31, 2006
喜歡不喜歡
人與人之間總是有緣深緣淺,
緣深厚的就喜歡,
淺薄的就喜歡少些,
甚或不喜歡。
比較麻煩的是當我們很喜歡的人,
喜歡我們不喜歡的人的時候,
往往我們就會不開心啦。
甚至我們會希望我們很喜歡的人,
不喜歡我們不喜歡的人。
不管有沒有去遊説,
或者只是隱藏在心裏,
可就希望這樣的事情能發生,
偏偏這種事不易發生,
於是心裏更不開心啦。
奇妙噢,都說緣深緣淺了啊,
何苦勉強呢?
這就是“我”現形的時候啦。
沒有“我”,
就沒有了“我的”。
沒有“我的”,
就沒有我喜歡或我不喜歡。
一切都應該只像是映照在一面鏡子上,
人事物去了,影也不留。
可偏偏“我”現形時,
喜歡的不喜歡的通通留了下來。
越喜歡,留得就越深刻,
同樣的,越不喜歡也一樣...
且不談如何讓“我”消失,
來看看另外一些點吧。
為何我喜歡的人會喜歡我不喜歡的人?
為何我不喜歡的人會喜歡我喜歡的人?
為何我不能喜歡我不喜歡的人?
我不喜歡的人會喜歡我嗎?
那個我喜歡的人,
一定有一套妙法,
才能讓我喜歡,
也讓我不喜歡的人喜歡,
對嗎?
那或許才是比較實在,
也比較看得到,
而應該去學習的東西噢。
Saturday, October 28, 2006
依然在
去了巴西立公園“野餐”。
小朋友一大早就吵要去海邊野餐,既然興致勃勃就走吧。
帶著麵包和開水,騎著"Batman Bicycle"去了。
找了張桌椅並生的bench,就坐下吃起麵包來。
小朋友突然嚷道“都沒有鋪一塊布的...”。
哎喲,這小子,還來真的呢。
公園、海邊景色依然美麗。
自從搬家後來了一次,讚嘆之餘決定經常要來。
初期饒有興致來了幾次以外,後來竟然也逐漸把這地方“忘”了。
今天終於回來了,而且發現了不少新設施。
還有代表三大民族的演練群衆-
中國氣功、印度瑜伽及洋人的國際標準舞。熱鬧卻不喧嘩。
心中再次決定一定要常來了。
回家路上,經過了人來人往的Elias Mall。
有的趕往用早餐,有的在選購衣服、逛市場...
心中忽然一凜,怎麽才踩過幾條路,轉幾個彎,境界就完全不一樣了。
剛剛那片寧靜的草原,那安詳的海浪聲,那緩緩的瑜伽動作氣功招式...
原來人的生活,可以在同一個地方,但相差那麽遠。
最近我來Elias Mall的次數早已經大大超越了公園和海邊...
似乎有段時間被貪睡拉住了腳步噢。
那一片清涼地,之前不是説好要常來的嗎?
怎麽卻好像心中那片清涼地,常常不自覺就把它給忘了?
是啊,凡塵擾擾,不怕煙霧霾害- 那會讓雨帶走的。
怕的是讓自己迷失在懶惰的心霾裏。
撥開迷霧就會發現,清涼地依然在,只是自己走遠了。
還好,用功就可以回來。
還好,清涼地依然在。
Friday, October 27, 2006
Tuesday, October 24, 2006
Monday, October 23, 2006
童言故鄉
床前明月光
前些時候,快四嵗的小朋友從幼兒園回來,開口就唸:“床前明月光,衣服脫光光...”頓時惹來了一陣笑聲和一些皺眉。
我剛好站在附近,小朋友也高興跑過來,重復唸了一篇。而我,沒有立刻給他太大的反應,知道必定是其他小朋友“教”的,於是平心靜氣說:“好像不對噢,我聼過的不是這樣呢...”小朋友似乎認爲買不到我的心,又重講了一次,我還是沒有笑。看到我不賣他的賬,就跑掉了。
後來我帶小朋友到二樓,跟他說我聼過的好像不是這樣噢,不知道他是否會真的呢?純真的小朋友立刻唸了“真句”,而我趕緊把握機會,點頭拍手稱好,立即進行優點轟炸,霎時把他稱讚得像個什麽天才似的,奇怪效應也在這時後發生了。“我朋友教我講不對的...他們不乖。”小朋友闕著嘴說。“對啊,所以我們不能學...”有效噢,從那刻開始,小朋友真的就沒有再重復那不對的詩句。
而前幾天陪小孩看一個兒童電視節目,裏頭描述一群小學生為了想留住即將離開的老師,於是想討老師歡心,領取了神奇的“乖小孩護照”,讓自己只能做乖小孩做的事。沒想到由於“護照”其實已經“中了病毒”,因此在唸詩句給老師聼的時候,竟然唸成了“床前明月光,老師脫光光...”於是班上笑成一團,老師羞憤而去。
看得入神的小朋友,立即指正:“爸爸,他們講不對的...”隨即唸了“真句”給我聼,當然,我還是讚嘆一番。
當下,除了感到慶幸,較早前及時糾正了孩子的錯誤,也對電視節目的策劃起了一些些的疑惑。節目裏非得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要表達的東西嗎?我們或許會一笑置之,孩子呢?難道製作人不覺得這樣會誤導小孩嗎?原本沒聼過、甚至沒想過“床前明月光,老師脫光光”的小孩或大人,是否會當成笑話有樣學樣?小朋友在校園聽到的“衣服脫光光”的來源是否就是兒童電視節目?
我疑慮得太多了嗎?我是杞人憂天嗎?
有人談論過,臺灣電視節目的汎濫,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行徑。例如有些節目裏,請來了“開鎖高人”分享種種開鎖技巧,輕輕的一下、小小的一根鐵絲,就“卡啦”開了鎖,效果往往讓人譁然。當然原意是好的,可有沒有想過原本不會開鎖的人,在電視節目示範以後,都變成了開鎖高手?而間接地引誘出人的犯罪心理?
這樣的節目應該有別的方式呈現吧?若播出了會造成對社會負面的影響,是否不播比播出更好?
當製作人在製作兒童節目時,且不論對經典之作的尊重與否,是否考慮過陪伴孩子看電視的父母,或社會大衆,是否已經到了一個成熟的階段,會善巧地與孩子清楚解釋什麽是錯與對,是或非?
輕輕的一個笑話對社會的影響有多大?影響人心舉足輕重的媒體界,感恩你們長期面對各種壓力,更期許你們繼續努力,製作優質節目,打造優良人文社會,謹此共勉,慎之慎之。
Sunday, October 22, 2006
布店男孩
想到住了十幾年,見證我成長歲月的布店,不免鄉愁又襲了上來。
那是在二馬路一整排兩層樓高的建築,我們家的布店從角落數起是第四間。樓下是布店,樓上是住家。我在那裏度過了約15年的歲月,算是“城鎮的小孩”。聽説是在我五嵗那年搬進去的,然之前在比較鄉間生活的記憶卻始終無法記起來。
我們熟悉的兒歌《客人來》裏,唱到“客人來,看爸爸,爸爸不在家;我請客人先坐下,再敬一杯茶...”,對我來説是從來沒有的,爸爸很難不在家,最多是在樓下。作文裏許多人提到爸爸上班去,晚上才回來的光景,我也從來沒有過,還有點羡慕。爸爸啊,就在樓下經營著養活我們一家的布店,午飯、晚飯都要上來一起用的。可現在回想起來,這其實就是一種幸福啊。
我也常到樓下去。可我,從小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客人來了,我懶得招呼,我下樓的目的大多是要看報紙,新聞也好,連載小説也好。總之顧客要買不買,隨他吧,我可不做推銷。所以啊,這布店早注定沒有人繼承的啦。
不過身為布店男孩,當然還是會幫忙的。還記得剛開始都只能幫忙“綑布”- 布剪好之後把剩下的布綑捲起來。小時候只能“綑”36寸的那種老人内穿用的褲布,或是小朋友做睡衣的,36寸是打開的寬度,實則是只有18寸的木板為軸心,最適合小朋友做了。或是幫忙把剪好的布褶好,爸爸的要求都要整整齊齊的,否則他也不罵人,只是會再重褶一次。
漸漸地手長了,肩膀寬了,才能捲起45寸,以圓筒為軸心的筒型布。這類的布料一般是最普遍的,男生的襯衫、女生的花衣,大都屬於這類45寸“濶風”(寬度)的布料。捲時要注意兩旁的平均,有靠著以剩餘的筒布擺成的桌面來捲,或雙手把筒布拿著在空中捲都可。後者比較快,卻也比較費力,臂力不夠是撐不住的。
捲起來放囘原來的位置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速度要夠快,和比鄰的布筒緊緊靠在一起,否則布的一角就會漏了出來,就得重新再來。一般棉質的布料都還好,若是那種比較滑的,有時真的還得放個兩三次才會成功。
有一些布筒是要挂在外頭或插在店門口的桿子上,招徠顧客用的。那種的捲法,就不需要把布都捲好,而是留個一碼半到兩碼左右的布頭,再把這片布頭鋪在布筒上,印象中老覺得它們像極了一個個印度女孩。
似乎是中五以後的假期吧?等著SPM放榜的我正式成爲了店員之一,有薪水領的噢。多少錢竟然記不得了...那時才真正體會到了做生意的不易,除了講到嘴痠都不見得有人要買,還有全天因爲站立而引發的腳痠。
顧客有時會買很多的布,只要超過三碼的,就不能用一般褶被的方式來褶了。有陣子流行“車”(縫製)枕頭套來賣,於是顧客一來就是大量地買,三十碼、四十碼的,那像一座小山的布,褶起來也頗考技巧和力氣。首先得找到布頭,然後左右手把布在胸前拉開約一碼的距離,先右手順著布緣滑出去,以右手手指定位後,再用左手順布緣拉開滑出去,左手手指定位。這樣來來回回地,直到布被拉完。有時太重了,連下巴都要用上,幫忙支撐布的重量。
好不容易拉完了,由於開頭的距離大約是一碼,因此還可以順便點算,看看剛剛用尺量的時候是否量多或量少了?量布很考集中力,一不留神就容易出差錯,所以記得爸爸在量布時最嚴肅,無論你講什麽他都不會應聲,要耐心等他量完。所以縱然吃飯時間到了,若爸爸還在量布,是不能叫他的。若是不知好歹,挨駡是應該的了。
還有一種布是男士的褲布,60寸寬,對折是30寸,也是用木板做軸心。綑捲這種布也是我們常做的,只是捲完後,小時後由於力氣不足,就這樣交給爸爸或叔叔,由他們自己去把那一匹布曡回去。直到長大了,才有力氣幫忙這一項,把壓在上面的布匹搬開(有時是五、六匹),把剪好的那一匹布放上去時,還得留個一碼到兩碼左右的布頭,向裏褶入,留個長度在外,供顧客選布用的。
第一次親自量布、剪布應該是有次吃飯時間,叔叔姑丈都不在,爸爸也在招呼另一個客人的時候。終於有機會了,可那時的心情真的是戰戰兢兢,把布量好,褶好出一條筆直綫,拿起剪刀,竟然唰的一聲就過去了。我的處女作,沒有太大的驚險,或許從小耳濡目染,“刀法”早就在心裏練熟了。從此就真的幫得上了,從介紹、談價、量布、剪布到收錢,整個過程都可以獨當一面了。可我,說實在,只覺得好玩,還是沒有想過要以此爲生。所以啊,也一直沒有把它當一回事...
到了晚上,關了店,就是我們父子的時間了。爸算鈔票,我算銅板,印象中也沒有太多的談話。一般上我算完後就上樓了,留爸爸在樓下做最後的結賬。以前的爸總是對客人很多話,對我們卻不多言...刻苦勤儉是爸給我最深的印象。
幾年前布店生意結束後,爸媽也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麻坡,到新山和大姐住在一塊。現在的爸,應該是上年紀了,和我們說起話來總是要重復好幾遍,套句媽媽說的,像爺爺,呵呵。我自己似乎也有遺傳到一些這樣的“特質”噢。
回憶寫起來似乎不再是遙遠的事。以前不覺得怎樣的布店生活,經過了十幾年,竟變得份外珍貴。以前覺得沒有學習到什麽的,敍述起來竟也是那麽多的文字。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成長歲月,現在回首才知道那是獨家獨有的,還好有了部落格,可以和大家分享。
Saturday, October 21, 2006
小錢可以行大善
小時候住在兩層樓的店屋,樓下是爸爸和叔叔姑丈經營的布店。
每當一天營業結束,爸爸結算營業額回到家(其實就是上樓而已,回想起來還蠻特別和幸福的),就會把褲袋裏一天所剩下的零錢,給我們讓我們投入撲滿裏。 嘩啦啦叮叮咚咚的聲音,真令我懷念。
那個時候啊,想的都是存錢要從小開始,再不長大會沒錢噢。現在想起來,這是南洋一帶父母教育孩子節儉的一種方式吧。
直到許多許多年以後,聽到了“竹筒歲月”的故事,才知道撲滿的錢不一定是要給自己,還可以捐出來為善幫助更有需要的人 。而且每天投下一些錢,是讓自己發出一份善念,和一份祈禱。
是啊,每天把一些零錢投入撲滿,既不影響生活,也可積少成多,更讓自己成爲一個有能力助人的人。於是“給師公蓋醫院”的竹筒或撲滿出現了,教育孩子要節儉以外,更教育孩子啓發善念 --爲善最樂。
美國有位年輕人,早年因爲感冒到慈濟義診中心得到幫助,了解了“竹筒歲月”,感動之餘,也效仿每天儲存五毛錢。而且在每年生日的時候,就把撲滿的錢捐出來,一來感恩媽媽誕生他,二來回饋做善事,而且一做就持續了六年呢。
幾天前,來了一位中年人,與他的兩位女性親戚,拖了個皮箱到會所來捐。裏頭竟是滿滿的鈔票和硬幣!有趣的是,這些錢都是來自各國,有臺幣、人民幣、泰幣、日圓、馬幣、澳幣、新幣、港幣、美金... 問清楚,原來都是這位先生周遊列國以後所剩下的小錢,他的習慣就是把它們塞入皮箱裏,滿了再捐出...而且從不留名。
同仁們花了半天,好不容易把整皮箱的錢算好,換算後竟然有壹萬多新元!
看來小錢還真的是能行大善噢。每天回家後把零錢存起來,一來不影響生活素質,二來真的可以幫助許多有需要的人,三來讓生活中充盈著善念,何樂而不爲對嗎?
Friday, October 20, 2006
Sunday, October 15, 2006
祈禱的力量
引導大家一起虔誠唱《愛灑人間》
那是一首祈禱的歌
五年前因爲九一一事件等等災難
爾後在同年十月十三日
慈濟發起 愛灑人間、
一人一善運動的主題曲
我不知道祈禱的力量有多大
但是我相信一定有
那麽多的苦難,那麽多的天災
許多我們腳步無法抵達
伸手無法及的地方
唯有好好地為苦難的人們祈禱
早上找一些帶子時
看到了SARS期間
用來引導大家祈禱的VCD
也是有愛灑人間這首歌
剛一打開
一旁的小朋友立刻合掌跪了下來
“要祈禱了...”小朋友說
欣慰的同時
(原來小朋友共修時有認真噢)
也趕緊跪在他旁邊虔誠祈禱
祈禱中間陽臺傳來了玻璃砸碎的聲音
落在我靜止的心海裏
激起的是一朵很小的漣漪
慢慢散去...消失...
這讓我更相信
只要心念虔誠
祈禱聲一定可上達諸佛聼
至少至少
自己的心情就先平靜了
那天或那刻要動怒的種苗
或許就被拔除了
誠邀您一起來祈禱
至少一天一次,好嗎?
Wednesday, October 11, 2006
智慧通達廚房
昨天開完會回到家已經十點多。一開門,小朋友帶著面具,披著披風,一副蝙蝠俠樣子跳出來。令我訝異的是,小朋友竟然合著掌開口唱:“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
最後一句倒是沒聼得很清楚,趕快給了他一個鼓勵,心想,小傢伙好棒,《無量義經》經文也背了起來,就先去洗澡了。
洗完澡出來,聽見小瓜被糾正發音,於是要求小朋友再唱一篇,“靜寂清澄…;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廚房」”。”哎喲,呵呵,果然不行,通達諸法變成了通達廚房,於是也加入了糾正發音陣容。
好不容易終於糾正過來了,「通」「達」「諸」「法」,每句都拼對,意思也解釋了。問他:“誰教你的呀?”原以爲答案一定是某某人,結果答案竟是…“千手觀音教我的。” 呵,看來此歌曲的CD封面--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演出的《千手觀音》形象已經進入了小朋友的腦袋裏。
隔天小朋友起床,再次唱起這首歌…. 結果還是“得大智慧,通達廚房”。原本有點生氣,轉個念頭,呵呵,是啊,要進廚房也是得有大智慧啊 – 民以食為天,沒有智慧,怎麽會到又熱又雜的廚房做菜與衆人結好緣?沒有智慧,怎麽能讓菜色千變萬化,色相味俱全?沒有智慧,如何煮出健康菜色,讓人人健康又快樂?
囘過頭來,小朋友一旦學會某樣事情,真的是不容易改回來的,所以呢,還是一開始就得教正確的才行噢。
說靜思語的蝙蝠俠
一是只要保持心思單純,東西就能學得快。如何單純呢?就是要時常把心中的那杯水倒掉,別都裝得滿滿的,否則就無法再加水咯。只有抱著“求法若渴”的心態,才能讓自己永遠在學習中啊。
二來,大人確確是小朋友的模。大人如何教,小孩如何學,而且學得非常快 –不管是好是壞 。所以爲人父母者,真是得小心翼翼啊。小孩做錯事難免,但我們若對他不當的行爲哈哈大笑,對他來説,卻是一種鼓勵,而他也就會往那個方向發展了。
昨天就聼一位師兄談起有位博士洋人的孩子從小喜歡玩“死亡遊戲”,扮死人,研究死的方法,而父母都只是微微笑,沒有給予糾正,想想或許長大就會改善,就給孩子一些自由吧。結果小孩不到十三嵗就真的因玩遊戲往生了,父母無論如何後悔卻再也挽回不了。唉,對錯是非終究得分清楚 – 而且要從小教育啊。
我家這個超愛超人的小朋友啊,除了愛把自己打扮成蝙蝠俠、超人、Power Ranger等等以外,晚上睡覺前都要聼一個蝙蝠俠的故事才肯入眠。
可蝙蝠俠的故事都充滿著打鬥和暴力,如何是好?於是... 用靜思語征服敵人的蝙蝠俠出現了,取代了用拳頭武器的那位。
故事裏,蝙蝠俠再也不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而是用靜思語教導對方,例如:“師公教我們要口說好話,手做好事,腳走好路,你別再做壞事了噢。”壞人如是奉行後,蝙蝠俠也就放人了。而小朋友也聼得津津有味,甘願地睡覺去了。
“Batman很厲害噢…”小朋友有次睡前說。
“是啊,因為Batman聼師公的話- 盡多少本份,就得多少本事,所以從小勤勞學習、用功努力,長大了就很厲害啦。”
前天,小朋友在看書,向走進房間的媽媽說:“看書是我的本事噢。”
我不知道自己能帶給孩子什麽,但是我堅信潛移默化的力量。
(左上)超人 (右) 騎車的Power Ranger
(左下)背氧氣筒潛泳的蝙蝠俠
靜思語是什麽?請參閲:#靜思語
每日一句靜思語:http://www2.tzuchi.org.tw/tc-master/html/still_en.htm
Monday, October 09, 2006
理所不當然
昨天看大愛電視臺,現場訪問劉銘先生的節目。 劉先生從自己身上的不方便,談起了生活種種,很有啓發和激勵性。 今天回想起來,許多談話都忘記了,卻對劉先生說的“理所不當然”有深刻的印象。
是啊,很多時候,我們都把許多事情都看得太過於理所當然了。 喝杯水、吃個飯、看電視、用電腦、上網、走路、跑步、游泳...都是生活中輕而易舉的事。 最容易覺得理所當然的,或許就是身體的健康了。 卻從沒想過,呼吸順暢、手腳利落、頭腦清楚、眨眨眼、聞個味道,都是值得高興、感恩的事情。
劉銘先生由於身體的不便,晚上睡個覺,連翻身都是個問題。 然而為了盡量不吵到別人,他可以一整晚都維持一個睡姿,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不輕易叫醒身旁的妻子。 連翻身這麽簡單的動作都不是理所當然了,所以他對生活種種的“理所不當然”體會是很深刻的。
也由於抱持這樣的生活態度,劉先生雖然身患重度小兒麻痹症,卻份外珍惜自己所有,發奮向上,用健康的心靈在廣播界及臺灣殘障教育及服務工作開創出一片天,並榮獲“臺灣十大傑出青年獎”。
反觀許多好手好腳的人們,由於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也就無法對自己所擁有產生珍惜感,更無法感恩成就這“理所當然”的種種因緣。以爲理所當然,於是只想要得到更好、更多,卻不懂得為他人和身邊的環境著想。
一個簡單的例子,許多人習慣開空調睡覺,卻忘了空調所排放的熱氣其實也是造成溫室效應的原因之一。但人往往會覺得理所當然,“很熱啊...”可沒想過空調沒發明以前的日子,人們怎麽過呢?“那時沒那麽熱...”這也似乎有理,難道要怪發明空調的人?其實也不是不能開空調,只是能不開時則別開,每個人都能這樣做時,大地被摧殘的程度或許就能減低了。
對身體的健康,我也有點理所不當然的體會。 中學以後,似乎就無法再在運動場上衝刺一百米,當然要也可以,只是換來事後的嘔吐和頭昏。 近年來,更是被頭痛和傷風糾纏不清。 醫師看了不少,藥物也用了許多種,卻找不出原由;偏方、秘方、補品也試了幾十種吧,卻無法遠離這兩兄弟。
對我而言,沒有頭痛和傷風的日子誠屬難得,是值得感恩和慶祝的。那種頭腦完全清醒、精神可以完全集中的狀態,是我相當渴求的。
然這樣理所不當然的健康也不是壞事,至少讓我懂得知足和感恩。 知足於自己的五官完好、四肢無缺、沒有不良於行; 感恩頭腦可以思考、有毅力可以讓精神集中、能聼、能寫、能說、能跳、能笑... 比起許多許多的人,我是很好命的啦。
最近在想,身體的健康真的是一種福報。 沒有福報的人,吃得再好,照顧得再好,還是免不了全身病痛; 福報好的,儘管粗茶淡飯,日食一餐,還是一樣健健康康過日子。
今天想想,福報也不是理所當然的,前世沒有修,怎麽會有福報? 一定是有種下了健康的因,才會結出健康的果。 這樣想來,今生實在要趕快做,趕快修啊,不要到時再來人間時,還是得邊打電腦邊揉鼻子,邊看書邊按摩太陽穴...
理所不當然延伸出去,實在是包括生活的一切呢。想想有什麽是理所當然的呢?所以啊,除了身體健康要感恩以外,有份好工作要感恩,有好家人要感恩,每天都有飯吃要感恩,空氣沒有污染要感恩,食水乾淨好感恩,生活在沒有戰亂之地好感恩,能在今生遇上佛法和明師更是好感恩...
有關劉銘的文章可以參考:找方法,不找藉口 -
http://taipei.tzuchi.org.tw/monthly/470/470c5-3.htm
有關劉銘的故事可以參考:《經典》專書- 發現系列 - 《人間大學》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books/discovery1.htm
大愛電視臺網路直播:http://www.newdaai.tv/rstpbk/index.php
Saturday, October 07, 2006
霧裏看月,月無言
霧裏看月,多美的境界啊。
高山上,霧氣裏,望著皎潔明月。
事實卻是因爲印尼Sumatra火燒林吹過來的煙霧,幾乎籠罩了全島。
同樣是朦朧,這個朦朧卻不美,雖然也想象了自己身處雲霧中。
但一想到空氣污染指數,心就涼了。
昨夜到友人家裏聚會,過了個沒有月亮的中秋,似乎還是第一囘。
今夜不甘心,乘著等人的當兒,擡頭望,一年才那麽一次呢,怎麽能錯過。
月出現了,還是很美,沒有因爲地球人的貪婪燒芭行動而有了什麽改變。
這讓我聯想起一首歌的開頭:“繁星依然閃亮,明月依舊無言...”
月如果有情,見證了地球的開發與變化,當然只能嘆息搖頭,還能說什麽?
人類,就一定得把地球資源耗盡,才能醒悟嗎?
證嚴上人說:開發地球資源是古老人類的智慧,資源回收再利用則是現代人的智慧。
今天看了部影帶,談到如何讓地球更長壽。
想想我們能做的實在有限,不過還是得靠大家一起來努力:
1. 購買必須而非想要擁有的東西。
2. 購買使用期限長的產品。
3. 購買使用過後可回收的產品。
4. 購買東西請自備袋子,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5. 不購買包裝過於華麗誇張的產品。
6. 好好使用,讓產品超過其保證壽命。
7. 出門在外請攜帶環保碗筷,避免使用保麗龍餐具、竹筷等。
8. 培養資源回收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