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8, 2007
直射反應
遇到不如意事,一般上人的反應是甚麽呢?或者說,人的直射反應是什麽?憤怒?洩氣?哀傷?火熱?冷靜?無動於衷?還是一笑置之?
當然,那還要看是那一類的不如意事,被人冤枉、被人臭駡、被人白眼…乃至工作無法順利完成,愛人或朋友之間口角….很多很多的狀況。
那天無意看到一個節目,採訪了大陸某位螳螂拳的傳人,談到螳螂拳術的精髓,拳法舞得虎虎生風之餘,老師傅說了句,“練拳,要練得拳法是自己的直射反應,才真的能禦敵。”
啊,真是一語警醒我這做了好個長夢的人。是啊,小時候,也羡慕武功高強的俠士,有天從報章上以郵寄方式要到了本五行拳拳譜,比劃了幾下,雖然也覺得厲害,可心中不免懷疑,敵人打過來時,真的用得上嗎?當時參不透,也就沒追究,隔了那麽久,早把這問題擱諸腦后了。
如今,老師傅的一番話,重新把那印象從腦海裏翻攪出來。原來,關鍵就在於對招式有多熟,是否熟到變成了直射反應,和自己完全融成一體了,才行。
想起來,樂器演奏也是一樣的,必須練習到是直射反應,看到什麽符號,手指就到那裏,音樂才能如行雲流水…
再聯想下去,舉凡所有的專家,包括日前電視上看過的,一下手就把香腸捏得每條都一樣長、串燒烤串到每條木枝都從肉片中央穿過,這樣的境界已經不是“技術純熟”可以形容,儼然是一種“直覺藝術” 的成就,而這背後該是多少的辛酸和苦功啊!
說到這裡,如果直射反應是可以透過練習而成,那我們的情緒反應是否也一樣呢?
不是不可能呢!我就見識過某位長輩,因爲給人說過臉色好嚴肅,於是開始練習笑容,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對著鏡子笑…有天,發現路上行人無端地對自己
微笑,才察覺到原來由於練習久了,很自然地無論什麽狀況下,他都是嘴角先向上彎,看起來就是以微笑待人。
看到新加坡最近在推廣交通禮貌,覺得有禮的社會真的不只是理想或夢想,只要人人能學習孔老夫子所提倡的“克己復禮”,遇到不如意事,先克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再以微笑取代…
或許起初會覺得難爲,就把他當做是練琴、練手藝、練功夫吧!假久能成真,久而久之,相信微笑終能成爲自己的一種直射反應,壞習氣也就能由此不斷練習,逐漸變成好習氣噢。
人人如此,又何憂社會不能富而好禮呢?
Tuesday, June 26, 2007
口下留情,足下留命
才覺得這兩天熱,昨晚半夜天空就下起了大雨。
今早帶小朋友出門,走在前往幼兒園的路上,已經預測會看到蝸牛。果然,前方就有一只,只是,有點慘不忍睹,殼,全碎了。心裏默念了句“阿彌陀佛”,牽著小朋友的手,走過去。
“等一下...”小朋友把我拉了回去。“要念南無阿彌。”噢,原來是要為蝸牛念佛。於是兩人站在一旁,念了兩句“南無阿彌陀佛”,小朋友還虔誠地合著掌。
向前走了幾步,又見另外一只,也是橫屍路中央...小朋友還是一樣拉著我的手,走到片片碎殼前,合掌念起佛號。還好,旁邊還有只完整的,哦,另外一邊也有只會動的。
唉,誰那麽不小心,走路把這慢動作的,有“硬殼”的傢伙給踩爛了?
而小朋友的善良,更叫我莫名感動。
有時帶他逛超市時,走過冷凍食櫃旁...小傢伙也是合起掌,對著僵硬的魚啊、去掉頭的雞啊等等的,念起佛號來。雖然不見得念佛能對這些亡魂能起什麽作用,但卻表達了小孩不忍動物死去的憐憫。
人啊,就不能捨掉一下口腹之慾嗎?就無法恢復單純的善良,無法恢復對衆生萬物該有的禮儀嗎?口下,可以留情嗎?
有意的,無意的,人類似乎早已經忘記了所有生命應該是平等的。是忙碌的生活讓人沒有了惻隱之心?如果是,請走路時放慢腳步吧。
爲何總是行色匆匆?好好欣賞一下風景吧,包括腳下的...
“人家”走得好好的、慢慢的,我們就尊重一下生命,避一避,好嗎?
下雨後,記得要足下留命啊。
Wednesday, June 20, 2007
磨斧頭
最近“磨斧頭”的故事聼了好幾遍。
說的是一個老樵夫和一個小伙子上山砍柴,結果無論小伙子如何提早晚歸,都還是老樵夫砍的柴多。原來老樵夫每天砍完柴回家後,一定會把斧頭磨了再入眠,不像小伙子那樣,精疲力盡倒頭就睡,因此老樵夫砍起柴來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故事要提醒我們的是不要只顧做好事,而忘了沉澱自己的心靈,打掃心靈的殿堂。有了清淨心,則待人處事會變得更敏銳,不只事情做得又好又快,人緣也結得更好。
我自問是有磨斧頭的人。不過最近才發現斧頭有兩面,而我大多只磨一面,難怪一直都無法事半功倍。除了心以外,身也要磨一磨啊。不能只有體力,沒心力;但只有心力、沒體力,也是不行的。
於是,最近開始了早晨健走,六點起了床摸黑就走到海邊去,快走,只須約十五至廿分鐘。在海邊做些簡單的瑜伽動作,天亮了會兒再快步走回,時間差不多七點多,是叫醒小孩的時候了。
如此一來,似乎筋骨酥鬆了,精神也好多了。腦袋比較不像以前那麽渾濁,較能集中精神。耐力也持久了些,就算睡不足,也不會直打哈欠。上下樓梯,也不那麽氣喘了...睡眠時間縮短了,品質反而有所提升。
體力,是斧頭的另外一面,不能不磨!
備註:
之前上午做運動(瑜伽或跑步),下午就要感冒、頭痛的症狀似乎不再來,想是健走起了作用,很適合自己的體質吧。啓發自己健走的是以下這片文章《健走可以減緩老化》,找了出來和大家分享:http://www.ntpu.edu.tw/osa/doc/run.htm
更多的健走訊息,請參考:http://www.commonhealth.tw/New_Activity/walking/walkmain.htm
Tuesday, June 19, 2007
純真信仰
小朋友年級小小的,有些動作常常讓我覺得善體人意。
舉兩個例子說好了。
前天帶他出去,回程時是晚上了,我手上挂著外套。突然一臉累累的小朋友牽著我的手,邊走邊問:“爸爸,你可不可以把外套收到包包裏?”我正想問他要幹嗎,看到他一臉倦容,就明白了。
於是把外套收起,把他抱起來扛在肩上,不一會兒,睡着了。
不禁感到好窩心,雖然是要我抱,卻不嚷也不閙,只輕輕地這樣問,真貼心。
今天早上,他吃著巧克力麵包,我則吃完了一個粽子,又抹了一片花生醬麵包。愛吃花生醬的小朋友靠了過來,笑笑地把手上的麵包推到我嘴邊,“爸爸,我給你咬一口。”
呵呵,我當然明白那是什麽意思,於是也給他咬了花生醬麵包一口。
這樣的互動,讓我感覺溫馨,沒有吵鬧、沒有耍性子,甚至也沒要求,是一種心和心的對話,善意對待善意,很有默契,也很含蓄。
我想小朋友這樣的舉動,不是我教的,倒是自己修得、自己帶來的。這不同於大人的拐彎抹角,反而是一份純真,相信對方會明白自己要表達什麽的一種純真,一種我對你好,你自然會對我好的純真信仰。
什麽時候,我們失掉了這樣的信仰,不再認爲自己對人好,別人也會相應對自己好,於是説話總是擔心別人誤會,擔心對方聼不懂,一句話還得加上許多譯註,於是變得嘮嘮叨叨… 再不就為求直接了當,説話變得太心直口快,傷人累累。
更甚的是,也失掉了單純去相信對方談話内容的能力和信念,慣於加上自己的知見,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防範和誤解。
只祈望小朋友能一直保有這樣的純真,這樣的赤子,直到永遠。
Friday, June 01, 2007
公車快到站
坐公車快到站的時候,您會選擇提前站起來,或坐到站才起身?
相信很多人都是後者,我基本上也是,不過也看狀況。
第一個狀況是公車裏人潮擁擠,擔心自己無法下車,於是提前站到門口,免得來不及,讓公車開走。
第二個狀況是有不少的人開始上車,我就會選擇提前兩、三個站就起來,走到公車門口,等候下車。這樣就可以讓別人有位置坐,即使別人不立即坐下,騰出的空位也會先降溫,讓待會坐下的人舒服些。
但常常看到車上已經有不少人站著,“坐者”卻往往一定要等到公車完全到站,才站起來。心裏不免有些納悶,爲何要等到站呢?坐了那麽久,不差幾個站的距離吧?
先站起來,不就能讓上車的人提早休息一下嗎?況且先站起來,對我來説也是一種身體骨頭放鬆後的熱身,不致於在晃動的公車上,匆匆忙忙而站不穩。
或許這就是都市人的一種價值觀?買了這個價格的車票,就要坐個夠本,才值回票價。習慣了什麽都用買賣和利益來衡量,因此“習慣成自然”,也就對上車沒位置坐的人視若無睹,儘管自己下一站就要下車。
寫到這裡,不禁想到,若問這些人是否贊同提早先站起來?答案或許會是:“爲什麽我要先站起來?”日前還聼某位朋友說,都市人在公車上不愛讓位,連老人都不讓,理由是“老人應該要多運動”這樣的謬論。
什麽都以金錢和回報計算的時代,給多少,就要得多少,得少些,就等於吃了虧。於是,買水果,要挑最大顆的;買件產品,不只貨比三家,至少比個五、六家,導致東西買到了,人也累壞了;看電影,若電影只有一小時,縱然內容緊湊又精彩,也會覺得若有所失...
然,不會因爲生病看醫生需付錢,因此要醫生“看”久一點吧?似乎也有這樣的人噢,呵呵。
當然,在獅城島國的公車或地鐵上,先起立讓位者也真的不少,尤其是看到我帶著小朋友時,大多會讓位,並表示自己快下車。動作雖小,卻會讓人覺得這是一個有禮和溫馨的城市呢。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