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7, 2007

逝與生


去參加了一個喪禮。走了的是一個女人,留下先生和兩個孩子,一個才八嵗。夫妻鰜鰈情深,因此先生似乎還不太能接受妻子的離別。

十五嵗的男孩很懂事,會把飲料,花生端來給弔喪的人們。八嵗的小女孩也很乖巧,法事進行時全程配合跪拜,不哭不閙,空檔時還會來向爸爸撒嬌。

兩夫妻早年街上推著車賣甜點飲料,今天小有成績,有了店面。令兩人心頭一直有掛礙的,竟然是先生的弟弟與妹妹。因爲覺得媽媽分財產不公平,就在他們的店面隔壁也開了店,賣一樣的東西搶生意。從此兩方都不能接受對方,甚至視為仇家。先生不停重復:她是被他們害死的。聼了真有點情何以堪。

先生有些心灰意冷,奈何年老媽媽中風,孩子又小,也還好這樣,否則或許走不下去。雖然沒有大哭,但是不捨之情在泛紅的眼眶,在幾次牽動的嘴角,捂嘴摩下巴的手指中悄悄透露。

大多人勸先生要原諒,要放開。先生也想過,也想把店面租給人,有錢有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回饋社會。然妻子臨走告訴先生一定要守住這個店,那是他們的心血,不能輸。就這麽一句話,讓先生有些難爲,說深夜裏再好好思考。

突然感覺有個畫面很相似。那是武林小説中,女角或男角被害,臨死前,叮囑自己的愛人:要...為我...報仇... 伴侶含淚答應。就因爲這樣,不懂武功的勤習武,甚至不擇手段也要讓仇家嘗嘗痛苦的滋味。想起來,心裏一陣氈抖,為了守諾,仇恨變得無法沖淡。

雖然這個現實故事沒那麽糟糕,但是那份情與仇卻沒有因爲妻子的離去,讓生者有所啓發,作不同的抉擇,抛開舊有的枷鎖。或許不是當事人,無法明白其中的複雜與糾結,但我實在不能理解手足或親人之間有什麽情,是不能夠解開的。與自己沒有關係的人有難,我們都會出手相助了,何況是自己的親人?我真的無法理解。

又有個武林小説的畫面,通常是女角,在知道自己快不行了,然卻再三叮囑丈夫,要好好養育孩子,不能讓他習武,不能讓他報仇... 伴侶也是含淚忍痛答應。最終雖然孩子都是偷偷習了武,或許最終也報了仇,但很少到結局是變成壞人的。

我想,母親臨走前的叮嚀影響至深至大吧。想想,那是怎麽樣的一種胸襟,又是多麽明理的抉擇啊,自己或許不可能從中受益了,但卻能影響生者的一生。

怨怨相報何時了,這道理,應該不難懂的,真的不應該難。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未進慈濟前, 看這種戲劇,
都會沉溺在戲情的變化上,
跟著喜怒哀樂, 起起伏伏的,
而今進了慈濟, 再看一些戲時,
會覺, 人生怎麼會有那麼多執著,
作戲者瘋, 看戲者傻, 看不開的人生,
可能就是這樣吧........

Memory--記憶 said...

是啊
不知是戲如人生?還是人生如戲?
我也覺得沒那麽看不開的。
不過話説回來,也許是考驗未到也説不定。
我有個好友,有天和我說,有點害怕。
原因是他似乎不擔心她父母的離去了。
我說是好事啊,那樣才在慈濟裏學到東西了。
可有天他父親走了,他卻失魂落魄,
極度傷心了好一陣...這是意料不到的。
不知我會否也一樣?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