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6, 2006
相聚家鄉外
爸媽這兩天來找我,這次連叔嬸也來了。叔嬸自從我離開家鄉,爸媽也搬離後,應該也好幾年沒見了?這次看到我,竟然對我的印象都還停留在我小時候。
年輕時不停“車衣”(縫紉)的嬸嬸,更只是記得我們生活在一塊,我幫她縫起褲腳、裙腳和翻褲頭耳,賺取小零錢的那段歲月。
那個時候,兩個家庭的媽媽都靠著縫紉工作幫補家用,讓從小在布店長大的我日日與布爲伍,對布的味道有說不出的熟悉感。
每次爸媽來,我都少有機會帶他們去走走,這次剛好時間上還可以,而叔叔也想去烏節路看看,於是我們就一堆人搭巴士、乘地鐵(他們也搭乘得不亦樂乎,喜歡這樣的體驗),來到了我平時無事不會選擇來的烏節路。
從家裏到路上,兩家人言談甚歡,看來也是有段時間沒聚在一塊了。“原來義安城在這裡”“啊,這就是平常節目裏看到的...”幾十年前看過的烏節路影像早已經模糊,但是因爲新加坡電視臺南馬人一帶都有在收看,因此對於新加坡的許多地方、名詞大半不陌生,來了正好把名稱及實際的東西配對起來。
爸爸叔叔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題,媽媽嬸嬸呢,腳力就不甚好,或許與年輕時從事縫紉工作有關?
行人匆匆的烏節路上,看著爸媽叔嬸的背影,突然就想為他們留住這一刻。拜現代科技的進步,小小一台數碼相機這時候就派上用場了。於是乎,偷偷拍了幾張相片,也算是留住我們家族歷史的一小部分吧。
看著這些相片,或許爸媽叔嬸從來不會想過有這樣的畫面吧。
幾十年前我們都還小的時候,誰能料到日後小孩們會各奔東西,然後爸爸與小他十嵗的叔叔會結束共同經營了幾十年的布店生意?
爸爸竟然還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同生活在一起的兄弟姐妹們,然後在退休的清閒日子裏,用一起到“外國”來探親的因緣與弟弟相聚?
誰又能預料未來呢?我不禁聯想,是否日後會與也是小自己十嵗的弟弟,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讓我們年輕的下一代用另外一種方式記錄我們的相聚?
Thursday, August 24, 2006
雨樹
Thursday, August 17, 2006
放下經驗
人的經驗是很奇妙的東西。可以說進步是因為累積經驗,但是無法再進一步也是因為過度依賴過去的經驗。
人從失敗中站起來,自然下次比較不會犯失敗的錯,而且可以找到避免犯錯的途徑。許多科學家、發明家都是累積了許多經驗,才有今天的文明與先進,也才有“失敗乃成功之母”之說。然而卻有人或許會因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於曾經讓他失敗或痛苦的,就從此不敢再嘗試了。
要讓小孩知道火的危險,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親自被燙一次。但是要向被燙過的小孩解釋,火的用途、火的好處,恐怕不是很容易的事。
如何放下經驗?要能透徹因緣,不同的因加上不同的緣,結出來的果實當然就不會是一樣的。
談何容易啊?我們在一個場合說了一句話惹得對方勃然大怒,相信從此就不會再説類似的話了。然並不代表別人聼了那句話也會有同樣的反應,甚至同樣的人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氣氛下,或者不同的歲數時再次聽到那句話,也都或許會有不同的反應。
可是有多少人願意再次對同樣的人說同樣的話?還沒說就被以前的經驗打敗了吧!自己先在心中預設了立場,弄到對方明明不是這樣說,自己卻把之前的經驗硬套上去,結果越弄越僵。越發不可收拾。這也是人類最難讓自己進步最大的因素之一吧。
殊不知若肯放下經驗,一切重新開始,把自己當作新鮮人,不設立任何框框,在本來就不斷變遷的時間、空間中,也許就能在人與人之間醖釀出不同的結果?
如何放下經驗?這或許是一個人需要花一輩子來修好的功課呀。能放下經驗,就真的能放下煩惱了。能放下經驗,或許就真的進入了禪的真義– 把握此時、此地、此人的境界了吧。
不同的空間,如不同的國家,生活習慣一定不同,這時候如果不放下經驗入鄉隨俗,肯定所作所爲會讓人貽笑大方。
不同的時間,五年前和五年後,環境變,人的心智、成熟度肯定也起了變化,以前刺耳的話語或許變成了今日的良言,因此忠言不需擔心一時的逆耳呀!
人與人之間,以前的同學或許是日後的上屬,以前的敵人或許不知那一天變成了枕邊人!
這世間,實在沒有什麽是永久不變的啊。既然都在變,也就無所謂經驗不經驗了,對嗎?
哪一個善於用火烹煮美食的家庭主婦在小時後,不是被火燙過的小女孩呢?也可以說,要懂得善用經驗,卻不被經驗捆綁著。若是可以能看透這道理,換個思考模式,或許就真的能放下經驗、放下一切吧。
Sunday, August 13, 2006
喝茶咯
最近很多人談茶道。
只是不知道在少人喝茶的國家推廣茶道是如何?
會像賣鞋的人到了一個沒人穿鞋的地方嗎?
一個說糟了,完全沒市場;
一個說太好了,市場無限寬廣。
最近同事送了盒茶葉。
轉頭看到自己辦公室的座位的舊茶杯。
那是幾年前在牛車水買的,
才五塊錢卻讓我很喜歡的一個紫砂杯。
幾年前卻不小心讓茶葉在裏頭發了黴。
最近看到了一個茶公案很喜歡。
兩個禪師在喝茶。
一個禪師說“森羅萬象,總在裏許。”
另一個自持禪機敏利,將茶潑掉,
問:“森羅萬象,在甚麽處?”
原來的禪師平靜地說:“可惜一碗茶!”
那天友人泡了杯茶。
肚子不舒服的我分享了一杯。
她說每天早上一杯英國茶,下午一杯中國茶。
早上的部分也是我的習慣,
卻沒想過下午可以讓東西文化這樣在肚子裏交流。
就這樣,幾個因緣竟又牽起了喝茶的習慣。
Sunday, August 06, 2006
一點點就好
超愛超人的小朋友,最近鎖定了心目中的目標 - 黑暗武士蝙蝠俠。
其中原因我也不知道,不過上網查詢了衆多超人的角色,發現原來蝙蝠俠是唯一的人類,並沒有特異功能,只不過頭腦特別靈敏、機智,善於利用科技及各類武器,又練就了一身好功夫,因此能與眾公正聯盟的超人們並列超人行列。(參考:http://www.jlanimated.com/heroes/index.php?id=2)
當然,三嵗多的小朋友應該不懂這些,真正的想法是什麽實在不可得之。
只是啊,逛街什麽的,連我都會被超人的周邊產品所吸引了。尤其是蝙蝠俠的,小朋友更不輕易放過。
最近買了兩套超人服裝給他,其中一套就是蝙蝠俠裝。好吧,要玩就玩到底吧,興致來了,索性找了張硬紙皮,用水彩刷上黑色,剪成蝙蝠俠頭型面具。又用剩餘的卡片剪了幾個“蝙蝠飛鏢”。
小朋友可樂了,似乎達成了心中夢想般,帶上面具,跑啊跳啊的,抛飛鏢抛得不亦樂乎。
只有一個小缺點,水彩會脫色,把小朋友的手都染黑了。可小傢伙全然不介意,只是會用兩只小手指夾著面具邊緣,減少手指被染黑的程度。臉上始終是快樂的表情,沒有一點兒皺眉。
倒是身為老爸的我,會嫌染色的面具不好,嫌得一直幫小朋友擦手很麻煩,於是隔了一天就另外找了張塑膠片,重新剪了新面具和新飛鏢。這當然樂壞小朋友了,有了更合適的面罩,更像超人了。小傢伙倒不喜新厭舊,老爸要把舊面具扔棄時,他還一度不捨。。。
陪他玩了好一陣子,覺得小孩子要快樂是那麽簡單啊,我做的只不過是拿起剪刀隨便剪剪,竟然剪出了一大片樂園。回想小朋友兩嵗多時也一樣,找了個箱子,切了個開口,粘條面巾,他就可以“舞獅”舞個整天。那時還記得我爸說下次來要買個玩具舞獅頭,我連忙婉拒,說他現在不是很樂嗎?就讓他樂在豐富又單純的想象力中吧。
目前市面上充斥著許多玩具,很誘人,價錢卻貴得驚人,而我們只要不懶惰,動個手,就可讓孩子樂翻天。一來可以節省,二來可以更好地親子,三來有教育性,尤其是用回收的東西做成的玩具,再來就是讓孩子發揮那無邊際的想象力,好處可真是不勝枚舉。
往深處一層思考,其實不只是小孩那麽容易知足、快樂的,大人也相差不多。只是我們經常會忽略了,而把很多情緒、動作都當成理所當然,於是乎大人之間就出現了所謂的“誤會”。其實我想只要我們肯動腦筋,肯讓情緒緩和些,肯動手,只要一點點的付出,大人一樣也會把這份情誼放在心裏的。
君不見當志工的過程就是這樣?有當過志工的人肯定有這樣的經驗:其實我們也沒做什麽,或許只是耐心聆聽,或許只是一個微笑,一個小禮物,被關懷者卻經常得到莫大的歡喜,甚至銘刻在心,反造就了志工内心的感恩、滿足與踏實。所以才有那麽多人,縱然不是專業救難人員,卻甘心花自己的錢買機票,到遙遠受難的國度裏,幫助、撫慰語言不見得能溝通的苦難人。
原來付出一點點,就能讓人讓己獲得許多許多,這就是慈濟世界裏常聽到的:做就對了。是啊,就是要去做,要有行動,光說不練,光想也不算啊。
然而,對待比較不幸的人是這樣,對身旁的人是否也一樣?自我檢視一下,是否經常對身旁的人比較特別,比較會諸多計較、諸多要求呢?是否一點點就不順心、一些些就覺得不耐煩?或總是想從對方那裏得到,卻沒想到自己到底給了多少?
讓我們付出一點點吧,不管他是遠是近,是親非親,都當成小孩好了。相信,一點點就可以的。
Saturday, August 05, 2006
一塊錢
一塊錢,是多?還是少?昨天去吃晚餐,花了約十塊錢。椰漿飯、小鍋面和一碗菜湯,要九塊半。一般上,晚餐大約六、七塊就解決了。今天想寵一下自己,就多花了些。飯後,小朋友要喝果汁,結果又花了兩塊錢買了杯香蕉汁。
飯後在商場裏走走,小朋友吵著要坐各種各類的模型車,看看價錢,天啊,要一塊錢,有的甚至兩塊,平時只讓小朋友做兩毛錢模型車的我,結果當然是讓小朋友做“免費”的啦。而小朋友也算乖,不堅持一定要模型車搖動,這點倒令人欣慰。
出了商場,卻在地鐵站附近遇到了一位少婦。一手牽著五、六嵗的小女孩,另外一手背個背袋,兜售著面紙。觀察了一會兒,竟然都沒賣出半包。少婦的眼神是哀求的,小孩也露出了倦意,隨著媽媽的身體面對著來往的人潮轉呀轉的。
平時,遇到賣面紙的人,我都很少會買,一來自己很少用面紙,覺得不太環保;二來覺得太好賺了,不能長養這種風氣。今天卻深深被觸動了,想想,他們也是靠勞力,並沒有作傷天害理的事,也不是一味依賴慈善團體救助。或許就是無法勝任其他工作,只好用這種方式換取生活費。
趨前向少婦要了面紙,問她怎麽賣?“三包一塊錢。。。”從褲袋裏摸到一枚硬幣,剛好是一元,遞了給少婦,拿了三包面紙。當下,少婦眼神是感激的,我不敢看太久,似乎怕自己的眼眶也會被對方染溼。
只突然感覺這一塊錢,用對了。原本對於剛剛孩子要玩模型車,而我不捨得花錢的一些些自責,頓時煙消雲散。還好沒有把硬幣投入了那冷冰冰的模型車裏,而是交到了少婦的手裏。我不知道她和小孩在那裏站了多久?吃了晚餐沒?我不知道一塊錢對她來説有多大用途?我不知道她吃一頓飯需要多少錢?肯定的是,至少給了她一些些的希望,也給了自己一種踏實感。
被人拒絕是難受的。我們曾經也是這樣在街頭為受災的災民勸募,雖然目的不一樣,但面對來往的人潮,總是不屑一顧時,心裏多少有點難過。但是每當路人肯掏出腰包,把錢投入愛心箱時,我心裏總是感動不已。而一旦有人開始為善,接下來就會有許多人效仿。。。我不知道我買了面紙後,有人效仿嗎?我沒有回頭,希望真的會有。
把三包面紙交給孩子,剛剛他不在場。向他訴説這三包面紙的來源,以及剛剛爸爸不讓他玩模型車的決定。我不知道他懂嗎?總是,盡一份教育孩子的責任。
Subscribe to:
Posts (Atom)